外国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柿子营养价值众人皆知,但凡都是有度的,物极必反,所以柿子吃多了会胖吗,柿子的营养价值该如何正确的发挥?
柿子吃多了会胖吗
柿子吃多了不会胖。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Vc,每百克柿果中含Vc49~72克,是橘子的2倍、香蕉的8倍、葡萄的10倍。柿子中还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单宁等酚类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凝结、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软化血管的作用 柿子营养丰富、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香甜可口、老少喜食。 据测,每100克柿子含碳水化合物15克以上,糖分28克,蛋白质1.36克、脂肪0.2克、磷19毫克、铁8毫克、钙10毫克、维生素C16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它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柿饼、柿糕,并可用来酿酒、制醋等。柿子中的鞣酸能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使这些营养素不能被利用,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导致这些矿物质缺乏。又因为柿子中含糖较多,所以人们吃柿子比吃同样数量的苹果、生梨更有饱腹感,从而会影响食欲,并减少正餐的摄入。一般认为,在不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超过200克为宜。柿子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上述物质与都能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成胃结石和肾结石。柿子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多,但其他营养成分则不多。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入肺经,功能润肺生津、止咳、消食涩肠、清热止血、降低血压、软化血管、解酒毒、补碘。《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同时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药。
柿子不但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蔗糖、果糖、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以及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磷、铁、碘、单宁酸等,享有“果中圣品”之誉。据现代科学测定,其糖类和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出1至2倍。
柿子营养较为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较少,糖类较多,还有淀粉、果胶、单宁酸、多种维生素和多种无机盐,其中尤以维生素C和碘的含量较多,还有瓜氨酸、柿胶酚。 柿子性寒、味甘涩,具有清热、去烦、润肺、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健脾、涩肠、治痢、止血等功效,还能降血压、缓和痔疮肿痛。生食柿子就有润肺祛痰、健脾、止咳、止血、解毒的作用。如果发现高血压患者有中风的预兆时,以鲜柿榨汁,每日用汁半杯,用米汤调服,即具急救之功效。
吃柿子的禁忌
柿子虽好,但禁忌较多,只有食之有道才能充分发挥柿子的食用、药用价值。
柿子忌空腹食、忌多食,忌吃生柿子:柿子含有大量果胶和柿胶酚,未熟透的柿子还含有鞣质(成熟后含量不及1%,而未成熟时可达25%),遇到胃酸可凝结成块;柿子吃得过多时,凝块甚至会变成硬块--胃柿石,其表面粗糙,不断磨擦胃粘膜,可导致使胃粘膜糜烂或溃疡,引起呕血或便血等损害。
不宜多食柿皮:柿子皮中含较多鞣质,更易与胃酸结合形成胃柿石。
柿子不宜与螃蟹同食:螃蟹,味咸,性寒,有小毒,入肝、胃经,与同样性寒的柿子同食,会引起胃寒腹痛,尤其脾胃虚寒者忌;而且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螃蟹中的蛋白凝固,可能引发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柿子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同食:同螃蟹一样,其他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鱼虾、贝类、牛奶在鞣酸的作用下,亦容易凝固成块,形成胃柿石。
柿子不宜与甘薯同食:柿子中含有单宁和胶质,会刺激胃壁分泌胃酸,引起烧心等不适感;甘薯含气化酶,吃后也会发生烧心、吐酸水、肚胀排气等现象。
柿子不宜与黑枣、山楂、桔子、石榴同食:植物性胃石以柿子、山楂、黑枣引起居多,桔子、石榴等也可引起,这些水果(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鞣酸含量很高,鞣酸和胃酸接触后可形成鞣酸蛋白,很难溶于水,沉积在胃内,再与果胶及植物纤维等凝结成块后,即形成胃石。
糖尿病人忌食:柿子中因含10.8%的糖类,且大多是简单的双糖和单糖(如蔗糖、果糖、葡萄糖),因此吃后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是有害的。
柿子虽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也大,但是对于吃它的禁忌我们还是需要注意的,这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保障,希望每个人都增加饮食的安全意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