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越来越受到各方人群的青睐,而且推拿的确有很多的好处,但是,推拿的过程中也是有相对的注意事项的。
专家提醒患者不要不要随意、盲目、错误的推拿按摩。一般颈椎病临床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四种类型。正确的推拿、按摩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并增加颈椎稳定性,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重力按摩,特别是带有损伤性质的揉法如果在同一个部位反复使用,即使操作力度不大,亦将造成相应肌肉组织的损伤或加重炎症反应,反而导致症状加重,病人常于次日晨起出现颈痛加重、活动受限加重。扳法也应谨慎使用,特别是专业水平不高的人员,对禁忌症的掌握不清,勉力施术,可能造成患者高位截瘫甚至死亡,椎动脉型病人错误使用扳法可能导致病人当场晕厥。
推拿按摩前,还必须注意鉴别病人是否有其它合并症,骨质疏松症者应禁止使用扳法,如果合并颈椎骨折、骨结核、骨肿瘤等疾病时是绝对禁止推拿按摩操作的,如合并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也应注意手法操作力度不得过重。这些注意事项是患者在自己使用一些方法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注意的,当然在专业的医师的治疗过程中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安排的,毕竟他们是很有经验的。
您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您感到腰酸背痛、非常疲劳时,如果有人帮你捶捶背部、推拿、按摩一下背部,会使你感觉轻松许多。但是,放松过后,也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推拿后的注意事项。
人在按摩时,气血短时间内充于体表,也会使全身各脏器相对缺血、缺氧,产生头晕、恶心等不适,甚至晕厥。如果冬季天气寒冷,人在按摩时气血汇聚体表,毛孔打开,立即脱衣洗澡极易受凉,罹患伤风感冒。因此,按摩后应该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稍作休息(1—2小时),让机体恢复正常状态,再进行其他活动。
需要提醒的是,年老体虚的人在按摩前后更应谨慎小心,以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除按摩外,拔罐后也不能立即洗澡,否则易伤害皮肤,甚至还会导致二次受凉。家中有一款按摩椅,按摩更简单,休息之后再洗澡,身心愉悦!
另外,不少人应该都清楚按摩后是不能立刻洗浴的。中医认为皮肤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推拿治疗的治疗会导致皮肤汗孔开放,腠理疏松,此时不注意保健,则容易外邪内侵导致疾病发生。洗浴属于对汗孔的突然刺激,容易引起气血流通不畅,所以需要稍微等待一段时间。
据统计,有50%~75%的孕妇会发生腰腿及背痛的情况,那么,孕妇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缓解这种疼痛症状吗?
孕妇腰腿疼痛是由于胎儿位于腰椎之前,随着怀孕周期增加,孕妇的上半身会逐渐成为反弓形,如此才能保持平衡(即孕妇呈现典型的后仰姿势)。此时腰椎曲度增加,再加上腹肌的支撑力减弱,孕妇的下背肌肉处于一个过度紧绷的状态,同时,由于血液集中于胎儿,因此背肌的缺氧情况较为严重。其次,妇女怀孕后其自身的激素发生了变化,由于弛缓素分泌太多,进而减少了关节中的胶原蛋白含量,结果造成关节、韧带松弛,使支撑身体的力量逐渐变弱,尤其到了怀孕末期,位于盆腔两侧的髋关节和耻骨联合的支撑力降低,所以引起了下背及腰疼痛或骨盆疼痛。可见,孕妇的腰背痛与其本身的大腹便便、子宫扩张、激素变化、血液循环不良(怀孕时为供给胎儿养分,血液集中于宫腔,造成母体其他部位供血不足)等原因有直接关系。
至于能否按摩,若症状不是十分严重,最好的方法就是卧床休息。大部分合格的床垫能够均匀分布压力,人睡上去能使脊柱保持在正常的生理状态,对消除腰背疼痛有利。但要注意,孕妇应当睡质量好及适合自己的床垫。若必须治疗,可请有经验的按摩医师操作,按摩手法不宜太重,可采用按、揉、摩、抹等,但不宜用推扳、斜扳、牵拽、踩跷、拍打等,尤其不要在腰骶部强刺激,如猛烈粗暴的手推和擦法等,以免造成流产或早产。一般在临产前3个月最好停止手法按摩。
这里还要交代的是,孕妇不要乱用活血祛瘀的热敷药和膏药,如麝香镇痛膏、活血止痛膏以及热疗等,同时,孕前3个月慎做X线等检查,若实在需要,可在3个月后检查。
经常听家长朋友说:“我的宝宝2-3天一次大便,拉出的大便又黑又硬。大便不好,吃饭也不香。”在很多中医院的儿科门诊,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宝宝来做推拿,几个疗程下来,不便秘了,食欲好了,睡觉也香了。小儿推拿真的这么神奇吗?儿童能推拿吗?
一般而言,儿童也是可以进行推拿按摩的,但是有一定的年龄病症等限制。儿童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另外,儿童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从而达到深透,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使之恢复平衡。而且,还要合理做到以下的注意事项:
1、儿童推拿的操作顺序一般先为头面、上肢、前胸、后背最后是下肢。
2、儿童推拿特定穴位及部位除点状穴位外,还有线状和面状的不同。
3、如用揉、摩法操作(揉脐、摩腹)多以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
4、儿童肝经穴多为实证,常用泻法;脾经穴多为虚证,常用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