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捣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浆服之,日三夜一服。
3.《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4.《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5.《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6.《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7.《本草经疏》:麦糵,功用与米糵相同,而此消化之力更紧,其发生之气,又能助胃气上升,行阳道而资健运,故主开胃补脾,消化水谷及一切结积冷气胀满。
8.《本草汇言》:大麦芽,和中消食之药也。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或饮食之不纳,中气之不利,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