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肚子疼的缓解方法主要包括保暖、卧床休息、饮食疗法、中医疗法、药物疗法等。
1、保暖:女性痛经其实就是宫寒的表现,宫寒会导致痛经、手脚冰冷等症状。因此平时一定要做好小肚子的保暖工作,可以经常用手揉搓腹部,或者使用热水袋敷的方式来给小肚子保温,加速血液流动。
2、卧床休息:在月经期间,特别是在痛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禁止剧烈运动,以免造成自身体抗力下降而加重痛经。
3、饮食疗法:关于痛经饮食调理方面的方法也有不少,常用的是喝红糖水,或者喝乌豆蛋酒汤、姜艾薏苡仁粥、益母草香附汤、山楂桂枝红糖汤、姜枣红糖水、姜枣花椒汤、韭汁红糖饮、山楂酒、山楂葵子红糖汤、月季花茶、红花酒等等。
4、中医疗法:在中医上缓解痛经,一般可以采用吃中药,选用一些经期调血止痛的中药,或者进行针灸等方法,常选的穴位是三阴交等。
5、药物疗法:有不少方法可减轻原发性经痛的痛楚,如食止痛药及避孕药都可以舒缓子宫收缩带来的抽筋感,但长期服用会造成依赖和副作用。
女性在月经期间,除感到情绪低落外,亦普遍受到经痛的困扰。这种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经痛和病理性经痛两种。
原发性经痛通常发生在13-25岁未生产过的少女身上。经期来临前,中下腹部位会不断感到疼痛,严重时臀部、股内侧、大腿根部及背部会有痛楚的感觉产生。此类经痛大部分原因不明,但用与排卵或前列腺素过多,造成子宫的高度收缩有关。可用日常保暖、饮食、药物疗法等进行自我调理。
而所谓的病理性经痛的痛楚,就是由身体毛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等,所导致的疼痛,多见于25岁以上的婚后女性。此类疼痛症状亦有可能涉及其他生殖器官的毛病,病者应及早找医生诊治,根治本身的问题。
-
1、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10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5g,牛膝10g,元胡15g,香附10g,乌药15g。若兼口苦,苔黄,经期延长,经血色暗质稠者,为肝郁化热之象,加栀子10g,夏枯草10g;若见胸闷纳呆者,为肝部犯脾所致,宜加焦术15g,茯苓15g,陈皮15g。
2、寒凝胞中
(1)阳虚内寒
治法:温经散寒,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减。吴茱萸10g,小茴香1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20g,阿胶10g(另包),甘草10g,大枣10g,细辛3g,杜仲10g,附子5g。腰腿酸软者加杜仲15g,续断25g;经量少者加红花15g。
(2)寒湿凝滞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理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0g,肉挂10g,炮姜15g,小茴香10g,元胡15g,五灵脂15g,蒲黄15g(另包),川楝子10g,茯苓15g,半夏10g,苍术15g。兼腰痛者加川断15g,杜仲15g。
3、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加减。白芍15g,川芎10g,当归15g,丹皮15g,黄连10g,生地15g,桃仁I5g,红花15g,元胡I5g,红藤I5g,败酱草15g,薏苡仁I5g,白术15g,茯苓15g。腹胀痛者,加元胡15g,川楝子15g;带多色黄者,加车前子15g。
4、气血虚弱
治法:益气补血止痛。
方药:圣愈汤加减 党参20g,黄芪30g,川芎15g,当归15g,熟地15g,元胡15g,香附15g。证见头晕、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15g,枸杞15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5g,川断15g。
5、肝肾亏损
治法:益肾养肝止痛。
方药:调肝汤加减。当归15g,白芍20g,山萸肉15g,山药25g,川断15g,巴戟天15g。兼见潮热者,加青蒿10g,鳖甲15g,地骨皮10g;小腹空冷者,加附子10g;腹痛及腰骶痛,夜尿频而清长者,加益智仁15g,桑螵蛸30g。
二、专方验方
1、益母草(干品)30g,山楂30g,红花10g,红糖适量。水煎服。适用于血瘀型痛经。
2、痛经散:肉桂3g,当归10g,三棱10g,莪术10g,红花10g,丹参10g,五灵脂10g,木香6g,延胡索10g,上药制成冲剂,每剂分2小袋,每袋10g,于经前2天开始服用,1日2次,每次1袋冲服,持续至经来3天后停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
1、咖啡,茶,可乐,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少吃。
2、禁饮酒,特别是容易出现水肿的女性。
3、保持温暖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令紧张的肌肉得到松弛。
5、常洗温水浴,有条件者可选择泡温泉,在水中加入香薰洗液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
6、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有助改善经痛的问题。
不少妇女以为行经失血,便应进补。补的概念是正确的,但须与个人体质相配合才能发挥效用,否则只会弄巧反拙,例如燥热时不要再吃带燥的食物,如鸡汤、榴连等,以免肝火妄动,引致不适。要预防经痛,肝火旺者应先清热,然后再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