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什么呢?佝偻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而致骨骼病变,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
引起佝偻病的原因
1、日照不足。大多数地域的自然阳光紫外线波长为296—310nm,不能通过普通玻璃窗;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大城市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线,均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
孕妇日照不足,饮食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不足,所分娩的后代易患佝偻病。
2、外源性维生素D摄入不足。人乳中钙磷比例虽然适宜(2:1),最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每升人乳中含维生素D<40 IU,且受母亲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的影响。仅就维生素D含量这一点来说,每升母乳中含维生素D<40IU,而以某牌二阶段配方奶粉为例,每100毫升奶液含维生素D 27-81 IU,即每升奶液含维生素D 270-810 IU,远大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
另外,6月龄以后的婴幼儿必须要及时合理添加辅食,以满足婴幼儿此时的全部营养需要。
3、生长过速。骨骼的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成正比。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易发生本病。即早产或双胞胎婴幼儿,是本病的高发人群。
4、婴幼儿患的某些疾病也容易继发佝偻病。肝胆、胃肠道慢性疾病,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利用,严重肝、肾疾病亦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5、婴幼儿服用某些药物,也容易导致佝偻病。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惊厥类药物,可提高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加速维生素D和25-(OH)D3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能拮抗维生素对钙的转运而导致佝偻病。
如宝宝得了佝偻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及时的治疗,对于较大月龄的宝宝平时可适当添加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的肝脏、鱼、虾、瘦肉末、紫菜等。平时天气适宜时可带宝宝外出晒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
佝偻病的预防
孩子从满月后就出现头发打片长且有枕秃,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佝偻病,早期一般从出生三个月有的甚至出生一个月后,就出现枕秃、环形脱发,6—7个月时,可能会出现鸡胸、漏斗胸、内眼外翻等,1岁多时走路出现O形腿、X形腿。
预防佝偻病,只补钙是不行的。一般从孩子出生15天以后就应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俗称鱼肝油,尤其是早产儿,更应补充鱼肝油,补充的量要比正常足月儿大一倍,补充期间应注意观察,在孩子拉肚子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加量,若补充鱼肝油后效果不好,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出现鸡胸、漏斗胸等骨骼发育异常时,再恢复就很难了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