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可以通过检查新生儿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来衡量。
其中,体重是反映婴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家长最容易掌握的数据。家长在家就能够使用智能母婴安全秤来给婴儿测量体重,非常简单方便。通过对婴儿体重的定期测量和管理,家长就能够大致掌握婴儿的发育状况。
婴儿体重过轻或者过重都不是健康的指标。如果婴儿体重过轻,可能是疾病因素、喂养不当或者心理因素如婴儿缺乏母亲的爱抚等引起。婴儿体重过重也会对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婴儿期体重超标的孩子,长大后肥胖的几率要比一般人高,减肥的难度也更大。除疾病因素外,婴儿体重过轻或者过重,大都是喂养或者护理不当造成的,家长通过定期测量体重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因此,对于婴儿来说,定期测量体重非常重要。仅一次体重测量结果偏离平均值,并不能说明问题。家长要持续定期给婴儿测量体重,并记录在体重曲线表中,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婴儿的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正常规律。
新生儿体重目前主要使用婴儿秤测量。测量时将新生儿放在秤盘中央就可以读取新生儿的体重。新生儿身体很娇嫩,因此,在给新生儿测量体重时,应该格外小心,以免弄伤宝宝。
家长在家可以使用智能母婴安全秤来测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体重测量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柔软的小毛巾将新生儿包住,称体重,然后减去小毛巾、新生儿衣物(包括尿布)的重量,就是新生儿体重。
方法二:家长抱着新生儿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以及新生儿衣服(包括尿布)重量,就是新生儿体重。
提醒:每次测量体重时,应该先让宝宝空腹,并且排去大小便,否则宝宝的净重体重容易出现偏差。
测量次数:婴儿1岁以内,建议每个月测量一次体重。
测量记录:家长最好把每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婴儿的体重曲线上。通过体重曲线的走向,就可以判断婴儿体重增长是否正常。如果曲线方向与婴儿体重增长的标准曲线图差异太大,家长就要引起注意,尽快的查出原因并作出相应措施。
足月新生儿的平均体重是3.30kg。绝大多数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会出现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下降。这是由于胎便和尿液排出,加上最初几天吃奶较少的缘故。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出生后3~4日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恢复到出生时体重,下降的幅度一般不超过8%。
新生儿体重,一般在出生后7~10天开始会明显增加,以每天大约30克的速度增长,这说明新生儿的发育步入正常的轨道。
第一周:
男婴:体重2.26-3.73kg;身高45.2-52.2cm;头围30.9-35.7cm。
女婴:体重2.26-3.63kg;身高44.7-51.4cm;头围30.4-35.2cm。
第二周:
男婴:体重2.58-4.18kg;身高46.9-54.0cm;头围32.1-36.8cm。
女婴:体重2.54-4.10kg;身高46.4-53.2cm;头围31.6-36.4cm。
第三周:
男婴:体重2.93-4.66kg;身高48.6-55.8cm;头围33.3-37.9cm。
女婴:体重2.85-4.65kg;身高47.4-55.0cm;头围32.8-37.5cm。
第四周:
男婴:体重3.09-6.33kg;身高48.7-61.2cm;头围33.3-40.7cm。
女婴:体重2.98-6.05kg;身高47.9-59.9cm;头围32.6-39.9cm。
注:以上数据根据卫生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而成。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跟父母的基因、母亲怀孕时的饮食、增加的体重、孕周,以及新生儿性别等都有关系。只要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值在正常范围内,身体无异常病症,家长不必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