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皮肤清洁。不要用烫的水给宝宝洗脸,要用温水,避免使用碱性强的香皂,洗脸过后不要涂任何护肤品。要保持皮肤清洁。如果认为宝宝有湿疹就应少洗澡,那就错了,因为皮肤不清洁会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宝宝的头发亦要每天清洗,若已经患上脂溢性皮炎,仔细清洗头部便可除去疮痂。如果疮痂已变硬粘住头部,则可先在患处涂上橄榄油,过一会再洗。
2、勤剪指甲。勤剪指甲,防止宝宝抓伤皮肤,防止继发性感染。
3、选用不含激素的产品。市面上治疗宝宝湿疹的药物可谓五花八门,但是宣称见效快、效果好的药物,多半含有激素,一旦停药宝宝湿疹可能就会复发,甚至可能还会变得更严重,而且长期使用后残留物会导致肤色异常。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为湿疹宝宝选择无激素产品以防后患。其中无激素产品又细分为纯中药成分类和植物成分类,一般认为,中药产品所含成分较为复杂,故适合年龄比较大的儿童和大人。
4、戒口。让宝宝少吃动物蛋白质,如牛奶、蛋,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监督下进行,鱼、虾等发物在此期间应该禁食。
5、避免受外界刺激。爸妈要经常留意宝宝周围的冷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患接触性皮炎的宝宝,尤其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夏天,宝宝运动流汗后,应仔细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搽上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除了注意天气变化外,爸妈不要让宝宝穿易刺激皮肤的衣服,如羊毛、丝、尼龙等。
宝宝脸上长湿疹时,家长可以用茶叶、盐泡水等水凉至不烫手时,用纱布擦患处后再抹上药膏就可以了。如果湿疹难以消退,家长可以试试以下婴儿湿疹的偏方:
1、粳米粥:粳米一两,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取鲜荷叶一张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食时加糖少许,可清暑热、利水湿。
2、土豆洗净,切碎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4、苦参煎水:到药店里买些苦参煎水洗澡,洗几次就好了。
5、败降草煎水:给宝宝洗澡,去痱子很好,还可以去湿疹。
6、鸡蛋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黄呈焦煳状即可,取油频涂患处。
7、茶油:先以茶油涂患处,以去黄痂,次以野菊花100克加盐少许煎水,外洗,稍干即以云南白药渗之,此方治顽固性婴儿湿疹。
8、茶叶末:茶叶末适量,先用茶叶末煎水,趁热洗婴儿皮肤红肿溃烂处,再用茶叶末直接敷于患处。
9、红薯适量,捣烂取汁,用消毒纱布放在红薯汁内浸透,折成两层,贴患处,然后用干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10、炒槐米、香油各适量,将槐米研细,加香油调成糊状,涂患处。
11、鲜马齿苋30克,水煎服,每次50毫升,分3次服。
如何应对婴儿湿疹
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可以引起婴幼儿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米、螃蟹等。另外,灰尘、羽毛、蚕丝以及动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婴幼儿发生湿疹。宝宝穿得太厚、吃得过饱、室内温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湿疹加重。
宝宝得了湿疹后,除了用药物治疗、忌用毛织物和化纤织物之外,喂奶的妈妈也应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牛奶、鲫鱼汤、鲜虾、螃蟹等诱发性食物,多吃豆制品,如豆浆等清热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葱、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质进入乳汁,加剧宝宝的湿疹。
湿疹宝宝的食疗方:
1、丝瓜汤:取新鲜丝瓜30克,切成小块放入有水的锅内煮熟后加盐让宝宝喝汤,并将丝瓜同吃下去,对奶癣有渗出型(有流水症状)效果显著。
2、绿豆百合汤:绿豆、百合各30克,按平时常用方法煮汤,豆子熟后连渣带汤一同饮用。减轻奶癣痛痒症状。
3、泥鳅汤:新鲜泥鳅30克洗净放入水中煮熟,汤汁加少许盐饮用,适用奶癣症状严重者。
中医食疗验方
1、 生薏仁15克、赤小豆15克加水同煮,酌加白糖少许,早晚分服。
2、生薏仁15克、荸荠5—6个,洗净切片加水,白糖少许同煮,早晚分服,婴儿可单独喂汤,有咀嚼能力的连同食物同服。
- 1组图学3种疾病护理法
-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 宝宝咳嗽治疗偏方
湿疹宝宝多有遗传性过敏体质,因此找出过敏原可以有效防止湿疹的发病。但是如果家长按照自己的经验,而让宝宝对某些食物严格忌口,容易造成宝宝营养不良。通过过敏原检查可以明确宝宝是否对这些食物致敏,以避免不必要的忌口。
生活中的过敏原可分为食物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两种,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牛奶、花生、小麦、大豆、鱼虾等;吸入性过敏原则可包括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孢子和花粉等。过敏原检查就是这些食物或者吸入性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检查,通常可有皮肤点刺试验和抽血化验两种检查方法。其中,皮肤点刺试验快速简便且价格低,抽血化验则不受皮疹严重程度和用药影响,但价格较贵,且一岁以下宝宝通常需要颈部静脉抽血。医生和家长可根据湿疹宝宝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检查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年龄太小的婴儿尚未接触可能的过敏原,还未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可能会产生假阴性结果。并且随着宝宝长大,对食物致敏会逐渐减轻,对吸入性过敏则逐渐增多,因此湿疹宝宝应半年至一年复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