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曾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酸性环境适宜假丝酵母菌生长,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pH多在4.0-4.7,通常<4.5。
假丝酵母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 1小时即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白假丝酵母菌为机会致病菌,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常见发病诱因有: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其他诱因有胃肠道假丝酵母菌、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后者可使会阴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假丝酵母菌易于繁殖引起感染。
霉菌性阴道炎的传染途径:
1、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作为条件致病菌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一旦条件适宜可引起感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
2、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
3、极少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简洁传染。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尿痛特点使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及前庭导致疼痛。分泌物由脱落上皮细胞和菌丝体、酵母菌和假菌丝组成,其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妇科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宿主情况,假丝酵母菌病可分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表现可按评分标准划分,评分≥7分为重度,<7分为轻、中度。大约10%-20%的女性表现为复杂性。
对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女性,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可用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或10%氢氧化钾溶液湿片法或革兰染色检查分泌物中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由于10%氢氧化钾溶液可溶解其他细胞成分,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于0.9氯化钠溶液。
若有症状而多次湿片法检查为阴性;或为顽固病例,为确诊是否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可用培养法。pH测定具有重要兼备意义,若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若pH>4.5可能存在混合感染,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混合感染。
消除诱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1、消除诱因
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和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2、单纯性VVC的治疗
可局部用药,也可全身用药,主要以局部短疗程抗真菌药物为主。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的疗效相似,治愈率80%-90%;唑类药物的疗效高于制霉菌素。
①局部用药:可选用下列药物放于阴道内:咪康唑栓剂,每晚1粒(200mg)连用7日,或每晚1粒(400mg)连用3日,或1粒(1200mg)单次用药。克霉唑栓剂,每晚1粒(150mg)塞入阴道深部,连用7日;或每日早、晚各1粒(150mg),连用3日;或1粒(500mg),单次用药。制霉菌素栓剂,每晚1粒(10万U),连用10-14日。
②全身用药:对不能耐受局部用药者、未婚妇女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常用药物:氟康唑150mg,顿服。
3、复杂性VVC的治疗
①严重VVC:无论局部用药还是口服药物均应延长治疗时间。若为局部用药,延长为7-14日;若口服氟康唑150mg,则72小时后加服1次。症状严重者,局部应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软膏或唑类霜剂。
②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一年内有症状并经真菌学证实的VVC发作4次以上则为复发性,发生率约为5%。多数患者复发机制不明确。抗真菌治疗分为初始治疗和巩固治疗。初始治疗若为局部治疗,延长治疗时间为7-14日;若口服氟康唑150mg,则第4日、第7日各加服1次。巩固治疗方案:可口服氟康唑150mg,每周1次,连续6个月;也可根据复发规律,在每月复发前给予局部用药巩固治疗。
在治疗前应做真菌培养确诊。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监测疗效及药物副作用,一旦发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