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症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对降低病死率和防止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1、一般护理:
隔离治疗,对昏迷病人,应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护理,定时翻身侧卧,受压部位放置气垫,应用牙垫或开口器,防止舌咬伤。流质饮食,热量每日不低于35~40Cal/kg,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C以及清凉饮料和葡萄糖液。
2、高热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冷敷、冰袋放置、30~4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药物一般用小剂量醋柳酸、氨基比林口服,也可肌肉注射安热静成人1~2支,小儿10mg/kg,肌肉注射;赐他静,成人2ml肌肉注射,小儿酌减; 柴胡注射液,成人2ml/次,小儿1~1.5ml/次,肌肉注射,必要时3~4小时重复使用。
高热伴有抽搐患者可应用亚冬眠疗法,冬眠灵与非那根各 1ml/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4~6小时可重复给药。并给予阿米妥、水化氯醛或鲁米那(对高热不退、超高热伴反复抽搐者作为诱导剂)。一般用 1~3天,应逐渐减少剂量及延长用药时间。
3、惊厥治疗:
(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热、烦燥,惊厥及肌张力增加时,即与应用;
(2)肌肉松弛后即停;
(3)掌握剂量,注意给药时间。用药如下:
安定:成人10~20mg/次,小儿0.1~0.3mg/kg(不超过10mg/次),肌肉注射,必要时缓慢静注。
水合氯醛:成人1~2g/次,小儿100mg/岁/次,(1次不>1g),鼻饲或保留灌肠。
阿米妥钠:成人0.2~0.5g/次,小儿5~10mg/kg,可用葡萄糖液稀释成2.5%溶液肌肉注射或缓慢静注至肌强直变软为止。
苯巴比妥钠:成人0.1~0.2g/次,小儿5~8mg/kg次,肌肉注射。
25%硫酸镁:0.2~0.4ml/kg/次,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注,但推注要慢,注意呼吸抑制及休克(必要时可用钙剂对抗)。
4、呼吸衰竭的治疗:
(1)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
(2)给氧: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3)气管切开:凡有昏迷、反复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反复吸痰无效者,应及早气管切开。
(4)应用呼吸兴奋剂: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时使用效果较佳。可用洛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
(5)应用血管扩张剂:近年报道认为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有一定效果。前者成人0.3~0.5mg/次,小儿0.02~0.03mg/kg/次,稀释后静注,20~30分钟1次;后者成人20mg/次,小儿0.5~1mg/kg/次,稀释后静注,15~30分钟1次。
(6)应用脱水剂: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是乙脑常见的征象,亦为昏迷,抽搐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可形成脑疝,故应及时处理。其具体方法:20% 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15~30分钟推完,每4~6小时一次。有脑疝者可用2~3g/kg。应用脱水疗法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7)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
5、脑水肿及脑疝治疗:
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静脉快滴或推注(20~30分钟),每隔4~6小时可重复1次,疗程2~4天。有脑疝者开始给甘 露醇2~4g/kg,或加用速尿或利尿酸钠。
氢化考的松:成人100~300mg/d,儿童5~10mg/kg/d,静脉滴注3~5天,也可用相当剂 量的地塞米松。
6、皮质激素:多用于中、重型病人,有抗炎、减轻脑水肿、解毒、退热等作用。氢化考的松5~10mg/kg/日或地塞米松10~20mg/日,儿童酌减。
7、能量合剂: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酸腺甙等药物有助脑组织代谢,可酌情应用。
8、应用免疫增强剂:
乙脑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近年虽有使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乙脑疫苗、胸腺素等治疗者,但疗效尚不能肯定。干扰素亦可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