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月经,顾名思义就是在怀孕期间来的月经。但是妊娠月经并非正常生理期的“月经”,而是指在怀孕的前3个月还会有少量的流血。很多女性因为妊娠月经而导致自己不知道已经怀孕。
现代医学认为,孕妇所产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能使卵巢黄体转化为妊娠黄体,而卵巢功能继续活动,从而形成了按月的少量阴道出血,待妊娠3~4个月以后,性激素由胎盘分泌代替了卵巢功能。所以也就不再继续有周期性的出血。
妇女怀孕以后不会再来月经。但有少数妇女怀孕后在预定下次月经来潮的日期仍出现阴道流血现象,这时怀孕者往往误认为是月经,以致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了,妇女怀孕后出现的这种情况被称为“妊娠月经”。
- 怀孕来“月经”
- 月经和怀孕那些事
- HCG和怀孕的那些事
孕卵着床可能会有少量出血,一般出血时间不会超过3天,除此之外妊娠期一般不会有阴道出血的现象,否则需要考虑先兆流产、宫外孕等可能。一般说来,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出血较多见的原因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出血:受孕后,有的妇女会在当月期仍有少量样出血,一般无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经期不适感)。这可能只是孕卵着床的一种生理反应。这种情况不需治疗,只要保持外阴清洁即可。
2、流产:当底蜕膜出血,使胎盘和子宫壁分离,并刺激子宫,会使子宫收缩,子宫颈扩张,血液从子宫中流出。这种流血多伴有下腹疼痛,流血量由少到多,色由暗到红,腹痛由隐痛逐渐发展到较剧烈疼痛。
3、宫外孕:当受精卵发育到一定程度,会使输卵管壁发生破裂而出血。由于这种出血是流在腹腔内,经阴道流出血可能并不多。但这种失血往往会发生晕厥、休克等,救治不及时,可造成患者死亡。
4、葡萄胎:葡萄胎流产一般开始于闭经的2-3个月。流血多为断断续续少量出血,但有的可有反复多次大量流血。
5、劳累过度:孕妇早期如果过于劳累、工作压力大,也可能引起阴道少量出血,所以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妊娠月经特点是流血少,颜色淡、天数短,与以往任何一次月经都不同,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月经。这种现象都发生在怀孕3个月以内,一般只出现1次,也有个别的孕妇出现2—3次。若是由疾病所致的阴道出血,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继发相应的疾病症状,影响母胎健康。
1、B超检查
在孕早期,如果孕妇出现妊娠月经,到医院就诊时,一般会被建议行超声检查。B超检查的目的是确定胚胎位于宫内而非异位妊娠以及确定宫内发育的胚胎是否与停经的周数相符合。正常情况下,停经7-8周时B超能够看到胎心搏动,如果看不到,医生就需要再次核对受孕的时间。如果B超的结果没有发现胚胎的异常情况,就需要血液激素水平。
2、其他检查
除B超检查外,孕妇还可进行吸氧、胎儿心电监护、抽血化验等检查。如出血过多,应有接受输血、清宫和放弃胎儿,甚至剖腹探查手术的心理准备。
出现妊娠月经的情况,孕妇需及早就医,以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1、宫外孕:若是宫外孕所致的阴道出血,常伴有腹痛,孕妇应立即就诊,不可延误,一般需采取手术手段终止妊娠。曾经有过宫外孕史的准妈妈更应该小心,在妊娠早期应进行仔细的B超检查。确定是否宫内妊娠。
2、葡萄胎:若是由葡萄胎所致的阴道出血,通常利用超声波和抽血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便可诊断,治疗方式是利用子宫内膜真空吸引术把葡萄胎清除,然后持续追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指数,直到连续3周都正常,之后每个月再追踪一次,连续半年正常为止,如果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数下降不理想,就要考虑用化学药物治疗。
3、子宫颈病变:若是由子宫颈病变引起的阴道出血,如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等,如果不严重,不存在子宫内口松弛或宫颈深度裂伤的问题,一般也不会引致流产与胎儿畸形,生理因素造成的宫颈糜烂,不必担心影响胎儿,更不会导致流产或使胎儿畸形。就没有必要进行诸如药物、物理方面的治疗,确需治疗者,可以在产后进行。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宫颈呈糜烂状,就更没有必要担心受怕,在怀孕期间更不需要特殊治疗。
4、痔疮:主要依靠饮食调理,不吃辛辣食物,如花椒、生姜、葱、蒜等,以及油炸的食物,少吃不易消化的东西,以免引起便秘,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5、泌尿道感染:发现红色尿后,准妈妈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分清是真性血尿还是假性血尿。有些药物也可以引起红色尿,须与真性血尿加以区别。最好尽快去医院检查,了解引发血尿的原因,及早治疗。
6、过于疲劳:孕妇要保证充足睡眠,起居要有规律,每天保持8~9小时。但也不可贪睡。平时做家务和运动,量力而行,可让家人代劳。职场孕妇若工作较为繁重的,可申请调换职位,从事劳动量较的工作。
1、治愈妇科疾病后再怀孕
在备孕期间,女性应做孕前检查,若发现身体患有妇科疾病,需治疗后再怀孕,以免病情延续到孕期,影响母胎健康。在怀孕后,要定期产检,及早发现身体可能存在的疾病隐患,降低妊娠风险。
2、饮食调理
多吃谷物和新鲜水果蔬菜等高蛋白与维生素食物,吃清淡一些的东西。保持每天都吃一定量的水果,不饮酒、少喝咖啡;要选择植物油,要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多吃大豆制品,可以吃一些黑米、小枣、红小豆、银耳等补气血的食品。
3、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保证充分的营养与睡眠,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精神调理,保持乐观开朗心态,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焦虑和紧张的不良情绪。
1、鸡蛋枣汤:鸡蛋2个,红枣10个,红糖适量。锅内放水煮沸后打入鸡蛋卧煮,水再沸下红枣及红糖,文火煮20分钟即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作用。
2、荔枝大枣汤:干荔枝,干大枣各7枚。共加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补血生津作用。
3、豆浆大米粥:豆浆2碗,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净,以豆浆煮米作粥,熟后加糖调服。每日早空腹服食。具有调和脾胃,清热润燥作用。
4、乳鸽枸杞汤:乳鸽1只,枸杞30克,盐少许。将乳鸽去毛及内脏杂物,洗净,放入锅内加水与枸杞共炖,熟时加盐少许。吃肉饮汤,每日2次。具有益气、补血、理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