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

什么是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子宫腺肌病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相关。

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未明,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情况,有以下几种致病因素:

1、年龄。子宫腺肌病发病与年龄有关,大部分患者发病在40~60岁。

2、生育状况。子宫腺肌病在已生育过的妇女较未生育过的妇女多见。故多认为妊娠和分娩时导致子宫壁的创伤使子宫内膜和间质能向肌层内生长,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报道子宫腺肌病也可存在年轻未生育的妇女及不孕妇女。

3、子宫内膜从基底层直接向下生长。引起子宫内膜向下生长的原因有:(1)机械因素:生育或诊刮导致内膜损伤;(2)慢性炎症损伤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界限有利于内膜向下生长。

4、免疫因素。有报道腺肌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增高,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IgG,C3,C4沉积物也增高。腺肌病子宫肌层中巨噬细胞数量为子宫肌瘤患者的2倍。推测可能是因异位内膜产生某种物质作为抗原,由巨噬细胞识别并呈递给T细胞,介导细胞产生抗体结合于腺上皮表面而结合补体诱导免疫反应。

5、性激素的作用

(1)催乳素(PRL):动物实验证明催乳素在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说明PRL诱发腺肌病的产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通过影响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发挥作用。

(2)雌、孕激素:有些实验表明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至少8个月以上)可诱导腺肌病的产生。

(3)类固醇激素受体:多数研究报道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明显低于在位内膜,雄激素受体也存在于腺肌病异位内膜中。雄激素治疗疗效好的患者的异位内膜中ER强阳性率及PR阳性率、强阳性率明显高于疗效差的患者。因此ER、PR与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子宫腺肌病的症状

子宫腺肌病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子宫病变从而导致的痛经月经失调等女性生理问题。

1、痛经(25%)。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出现,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解。这是因为月经时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以及出血,同时还增加了子宫肌层血管的血量,使坚厚的子宫肌层扩张,引起严重的痛经。

2、月经失调(40%~50%)。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因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以及子宫肌壁间病灶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引发。严重的患者可以导致贫血。

3、妇科检查子宫常均匀增大呈球形,子宫腺肌瘤可表现为质硬的结节。子宫一般不超过孕12周大小。临近经期,子宫有触痛感;经期,子宫增大,质地变软,压痛比平时更明显;经期后,子宫缩小。这种周期性出现的体征改变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子宫常与周围尤其是后面的直肠粘连而活动较差。15%~4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

4、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大约有35%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子宫腺肌病的检查

根据典型病史及体征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1、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本病最有效的手段。

(1)B超检查:近年来普遍应用 B超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病,其诊断率为52.4%。典型声像图为:①子宫均匀性增大呈球形;②子宫肌层内有多发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③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可见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线不清,子宫肌层内可见小囊样低回声反射。此外子宫大小出现周期性变化,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子宫增大,以后逐渐变小。

(2)子宫碘油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典型的X线图象是:宫腔扩大,碘油可由宫腔的某一处或多处进入肌层,形成憩室样球状突起。据统计,这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仅有20%左右,因此,无上述表现时不能排除子宫腺肌病的存在。

2、阴道超声检查。敏感性达80%,特异性可达74%,较腹部探头准确性高。

3、MRI。可在术前客观的了解病变的位置及范围,对决定处理方法有较大帮助。

4、血清CA125。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这在监测疗效上有一定价值。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子宫腺肌病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1、改善饮食,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含有雌激素成分的食物。

2、保持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3、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紧张、激动、生气等。

4、平时可做些微量的运动,如走路,以增强肌体免疫力。

5、讲究经期卫生、注意保暖、杜绝经期性生活。

6、忌服激素类的药品,或使用激素类的美容产品等。

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对于那些症状较轻,仅要求缓解痛经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的患者,可以选择在痛经时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对症处理。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在绝经后会逐渐萎缩,所以此类患者在绝经后病痛就会得到解除而不需手术治疗。

(2)假孕疗法。部分学者认为口服避孕药物或孕激素可以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蜕膜化和萎缩而起到控制子宫腺肌病发展的作用,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大多为基底层的子宫内膜,它们对孕激素不敏感。所以孕激素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尚存在争议。

(3)假绝经疗法。GnRHa注射可以使体内的激素水平达到绝经的状态,从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逐渐萎缩而起到治疗的作用。此方法又称为“药物性卵巢切除”或“药物性垂体切除”。

2、手术治疗

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子宫肌层电凝术、子宫动脉阻断术以及骶前神经切除术和骶骨神经切除术等。

(1)子宫切除术。用于患者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而且,为避免残留病灶,以全子宫切除为首选,一般不主张部分子宫切除。

(2)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的患者。

3、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以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案之一。

子宫腺肌病能怀孕吗

子宫腺肌病对女性的生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此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点:

1、出现痛经:痛经伴进行性加重,月经周期异常、不孕、痛、盆腔痛、低热、白带增多和经期疼痛等不适症状,痛经所产生的原因可能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改变出血而产生病灶外局部压力增高,四面平滑肌组织受到刺激而发生痉挛收缩而产生疼痛。

2、子宫变大:妇科检察常可发觉子宫增大,并且月经周期期或月经周期前后子宫增大,以后逐渐变小的特点。但不超过妊娠3个月大小,如大于3个月则往往提示有合并症。至于月经过多原因虽从传统观点认为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多可增加出血机会,但目前从临床观察腺肌症的子宫常小于妊娠3个月大小。

3、诱发不孕:子宫腺肌病也会导致不孕,近几年随着宫腔操作技术的广泛,有些年轻妇女也有发病在16—30岁的妇女中,而且生育年龄的妇女也可导致不孕的发生。

至于月经过多原因虽从传统观点认为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多可增加出血机会,但目前从临床观察腺肌症的子宫常小于妊娠3个月大小。

子宫腺肌病的预防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为了防止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在接近月经期进行妇科手术,必须进行时应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挤压。

2、月经期间应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必须检查时切忌过度用力挤压子宫,以防将子宫内膜挤入输卵管,引起腹腔子宫内膜种植。

3、坚持避孕,不做或少做人工流产术,由于采用负压吸宫,如果在手术操作时使用的压力及使用方法不适当时,也可造成血液倒流入腹腔,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种植。

4、月经期间避免做宫腔内手术,如输卵管通畅试验,一定要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如果经血未净时手术,可将子宫内膜碎屑经输卵管进入腹腔,造成异位种植。

5、子宫极度后屈或宫颈、阴道狭窄,先天性无阴道(有子宫)等生殖道畸形,宫颈粘连都可造成经血排出不畅或者不能排出,经血逆流而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故应积极治疗上述疾病,以防子宫腺肌病的发生。

6、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禁止性生活。

7、避免医源性种植。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尤其是手术时穿透子宫腔者,或剖宫产、剖宫取胎手术者,都应保护好手术切口,以免将子宫内膜碎屑种植于切口造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带入盆腔种植造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的饮食

患有子宫腺肌病的女性应改善饮食,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含有雌激素成分的食物。以下是几点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

2、忌吃辣。辛辣温热、刺激性强的食品可加重盆腔充血、引起子宫肌肉痉挛,经量过多且痛经的患者要尽量避免食用,常见的辛辣食物主要有烈酒、辣椒、韭菜、蒜苔、葱、姜、蒜、胡椒等调味品。

3、忌生冷。经前和经期疼痛明显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应少吃生冷寒凉食品,以免寒凝血瘀致疼痛加重,尤其是伴有胃肠功能不佳的患者,少吃冷饮、凉拌菜、绿豆、黄瓜、荸荠、苦瓜、螃蟹、田螺、蚌肉、西瓜、柚子等食品。

4、少食酸。酸性食品有固涩收敛、凝滞血液的作用,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宜多吃,尤其是在经期更应该避免食用,常见的酸性食物有醋、泡菜、石榴、青梅、杨梅、杨桃、樱桃、杏子、李子、柠檬等。

5、多食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鲫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带、紫菜、水果等。

6、禁用食品:桂圆、紫河车、红枣、阿胶、蜂王浆(注:蜂蜜味甘、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属此列)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2024-12-12 20:02:27

Related Articles

子宫腺肌病的饮食

患有子宫腺肌病的女性应改善饮食,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含有雌激素成分的食物.以下是几点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 2.忌吃辣.辛辣温热.刺激性强的食品可加重盆腔充血.引起子宫肌肉痉挛,经量过多且痛经的患者要尽量避免食用,常见的辛辣食物主要有烈酒.辣椒.韭菜.蒜苔.葱.姜.蒜.胡椒等调味品. 3.忌生冷.经前和经期疼痛明显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应少吃生冷寒凉食品,以免寒凝血瘀致疼痛加重,尤其是伴有胃肠功能不佳的患者,少吃冷饮.凉拌菜.绿豆.黄瓜.荸荠.苦瓜.螃蟹

子宫腺肌病的预防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为了防止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在接近月经期进行妇科手术,必须进行时应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挤压. 2.月经期间应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必须检查时切忌过度用力挤压子宫,以防将子宫内膜挤入输卵管,引起腹腔子宫内膜种植. 3.坚持避孕,不做或少做人工流产术,由于采用负压吸宫,如果在手术操作时使用的压力及使用方法不适当时,也可造成血液倒流入腹腔,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种植. 4.月经期间避免做宫腔内手术,如输卵管通畅试验,一定要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

子宫腺肌病能怀孕吗

子宫腺肌病对女性的生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此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点: 1.出现痛经:痛经伴进行性加重,月经周期异常.不孕.痛.盆腔痛.低热.白带增多和经期疼痛等不适症状,痛经所产生的原因可能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改变出血而产生病灶外局部压力增高,四面平滑肌组织受到刺激而发生痉挛收缩而产生疼痛. 2.子宫变大:妇科检察常可发觉子宫增大,并且月经周期期或月经周期前后子宫增大,以后逐渐变小的特点.但不超过妊娠3个月大小,如大于3个月则往往提示有合并症.至于月经过多原因虽从传统观点认为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子宫腺肌病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1.改善饮食,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含有雌激素成分的食物. 2.保持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3.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紧张.激动.生气等. 4.平时可做些微量的运动,如走路,以增强肌体免疫力. 5.讲究经期卫生.注意保暖.杜绝经期性生活. 6.忌服激素类的药品,或使用激素类的美容产品等. 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对于那些症状较轻,仅要求缓解

子宫腺肌病的检查

根据典型病史及体征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1.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本病最有效的手段. (1)B超检查:近年来普遍应用 B超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病,其诊断率为52.4%.典型声像图为:①子宫均匀性增大呈球形;②子宫肌层内有多发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③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可见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线不清,子宫肌层内可见小囊样低回声反射.此外子宫大小出现周期性变化,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子宫增大,以后逐渐变小. (2)子宫碘油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典型的X线图象是:宫腔扩大

子宫腺肌病的症状

子宫腺肌病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子宫病变从而导致的痛经.月经失调等女性生理问题. 1.痛经(25%).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出现,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解.这是因为月经时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以及出血,同时还增加了子宫肌层血管的血量,使坚厚的子宫肌层扩张,引起严重的痛经. 2.月经失调(40%-50%).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因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以及子宫肌壁间病灶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未明,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情况,有以下几种致病因素: 1.年龄.子宫腺肌病发病与年龄有关,大部分患者发病在40-60岁. 2.生育状况.子宫腺肌病在已生育过的妇女较未生育过的妇女多见.故多认为妊娠和分娩时导致子宫壁的创伤使子宫内膜和间质能向肌层内生长,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报道子宫腺肌病也可存在年轻未生育的妇女及不孕妇女. 3.子宫内膜从基底层直接向下生长.引起子宫内膜向下生长的原因有:(1)机械因素:生育或诊刮导致内膜损伤;(2)慢性炎症损伤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界限有利于内膜

什么是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子宫腺肌病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相关. 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痛经

痛经
痛经的原因 痛经的原因 痛经为月经期出现的子宫痉挛性疼痛,可伴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时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始于初潮或其后不久;继发性痛经通常是器质性盆腔疾病的后果. 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并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前列腺素可影响子宫收缩.在月经周期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浓度较增生期子宫内膜高.月经期因溶酶体酶溶解子宫内膜细胞而大量释放,使前列腺素含量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