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

肠套叠的病因

按肠套叠发生部位、有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将其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肿瘤、创伤及手术后和肠道的炎症性病变等。

1、原发性:发生套叠的肠段及其附近找不出明显的器质性因素,占小儿肠套叠数的75%~90%,成人仅10%~15%为原发性。婴幼儿肠套叠发病年龄多在1岁以下,5~9个月乳儿的发病率最高,2岁以上逐渐减少,多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特别多见于春秋季节。此季节上呼吸道和淋巴结的病毒感染较多,可能致肠蠕动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或形成痉挛。此外婴幼儿的食物性质突然改变,食物过敏、腹泻等,都可能成为肠套叠的促发因素。新生儿回盲部系膜常不固定,一般要在生后数年内才逐渐固定附着于后腹壁;因系膜过长、松弛,致使回盲部游动过大,是该部位肠套叠发病的主要解剖因素。

2、肿瘤:是成人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肠道的息肉、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及癌肿等,均可引起继发性肠套叠。这是因为回盲部或其他肠段如有肿瘤存在,常会导致肠蠕动失常,而成为引起套叠的诱套点。

3、创伤与手术:腹部创伤及手术后发生肠套叠的报道日渐增多。腹部创伤和手术后多为小肠型套叠。

4、其他原因:肠道炎症引起肠蠕动紊乱,主要有局限性回肠炎、非特异性回盲部溃疡、急性回盲瓣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此外肠结核、菌痢性或伤寒性溃疡者可引起肠套叠。先天性畸形如Meckel憩室、盲肠缺如、回结肠成直线连接及肠蛔虫病、小肠气囊肿、特发性过敏性紫癜肠壁血肿等都是继发性肠套叠的少见病因。

肠套叠的症状

一、急性肠套叠:多有腹痛、呕吐、便血、肿块及全身情况的改变。

二、慢性肠套叠:多发生于成人,症状颇不典型,83%~92%具有导致肠套叠的器质性病变。其病程发展缓慢,表现为慢性、间歇性、不全性梗阻,症状出现数天、数月~1年以上,最后可逐渐发展为急性完全性梗阻。初发为反复出现肠道炎症及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腹痛并伴有恶心和呕吐,大便中可有少量的黏液和血液,也可完全正常。腹部肿块在疼痛发作时可出现或变硬,并可见到肠型,疼痛间歇期恢复原状,若套叠自行复位,则腹块可完全消失。

三、亚急性肠套叠:典型的痉挛性腹痛,腹块和黏液血便不显著,病初有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临床常见于较大儿童或成人发生的肠套叠。此外,胃切除手术后空肠胃套叠都有上腹部疼痛,早期呕吐胆汁或胃引流量增多。一般手术后并发小肠套叠,可有腹胀、腹痛、腹块,少数有黏液血便,大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多呈亚急性型,后期慢性复发型较少见。

1、儿童肠套叠:2岁以下的儿童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剧烈腹痛,阵发性哭闹不安伴呕吐、果酱样血便,可疑为本病。腹部检查可于脐右上方扪及腊肠样、光滑、活动较好有一定压痛的包块;肛门指诊指套上有血迹,有助于诊断。空气或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套叠头部之肿块影和呈杯口形的充盈缺损,可明确诊断。

2、成人肠套叠:40~60岁成人,遇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本病:①突发腹部绞痛,伴有可消散的腹部包块;②不明原因和反复发作的不完全性肠梗阻;③急腹症病人伴有腹部包块或黏液便、黏液性血便;④腹部手术或外伤后恢复期出现慢性肠梗阻。对症状、体征不典型的可疑病人,X线检查有较大的诊断价值。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则对回结型和结结型肠套叠具有诊断价值。

肠套叠的检查

一、肛门指诊

二、X线检查

1、腹部平片;

2、钡餐检查;

3、空气灌肠检查。

三、内镜检查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套叠可行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内镜可见充血水肿的小肠黏膜经吻合口向胃内突出。慢性小肠型套叠可采用纤维小肠镜来诊断,同时可取活检,有助于确定病理性质。累及结肠的套叠根据情况可选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

四、超声检查

肠套叠声像主要为肠梗阻、套叠局部和肠壁缺血等特征表现。

CT可依据套叠内的密度,或CT值测定判断套叠的性质,如脂肪密度肿块多为脂肪瘤水样密度的阑尾多为黏液囊肿。如不规则的实性肿块多为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套叠。

五、MRI 应用

表现为套叠近端肠管明显扩张、积气及气-液平面,套叠肠管区可见同心圆状长/短T1长/等T2软组织肿块信号。腹腔内可有少量游离液体呈长T1长T2信号。

六、其他

采用腹腔血管造影诊断肠套叠,用核素99Tc诊断本症,目前尚未广泛应用。

肠套叠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肠套叠明确诊断后,即应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二、空气(钡剂)灌肠

为早期小儿肠套叠首选疗法,其成功率达77%~97%。

三、套叠段切除及肠吻合

1、指征:

(1)肠套叠不能手术复位者;

(2)套叠伴有肠坏死者;

(3)注气灌肠复位致肠穿孔并肠坏死者;

(4)继发于器质性病变的肠套叠。

2、方法:取决于病因、病变部位、范围、受累肠段的长度、是否伴肠坏死和病人全身情况。凡恶性病变、肠管已失去活力者,应争取一期切除,尤其成人结肠套叠,恶性率最高,应予切除。累及右侧结肠的套叠可做右半结肠切除。累及降结肠或乙状结肠者行左伴结肠切除。乙状结肠直肠套叠,直肠下部有病变时,宜行经腹会阴切除。如无直肠病变,可做套叠整复后再行前切除。多数结肠套叠呈不全性梗阻,充分的术前准备利于一期切除吻合。结肠套叠引起完全性肠梗阻时,多主张行分期手术,先做梗阻近侧肠造瘘,病情稳定后再行择期手术。总之,因恶性肿瘤所致肠套叠均应遵循其手术原则,应广泛切除套叠肠段及其有关系膜淋巴结,避免引起肿瘤在肠腔内外播散,或静脉癌栓脱落的血行播散。若癌肿已经转移扩散,可行肠套叠手法复位后局部切除吻合,以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肠套叠的饮食

肠套叠食疗方

(1)黑豆醋冰饮

原料:黑豆700克、醋200克、蜂蜜30克、郁金100克、冰糖250克、水600克。

制作方法:

1、将黑豆粒,黑豆醋放入榨汁机内。

2、加入蜂蜜,冰块及凉开水。

3、打匀装杯即可。

健康提示:本食疗主治肠套叠等疾病。

(2)蜂蜜拌芦荟

原料:

芦荟100克、白果(鲜)200克、蜂蜜400克、盐5克。

制作方法:

1、芦荟叶洗净,去皮,叶肉切成细片;

2、银杏去皮,在水中煮熟,去薄皮,除水分,加入少许盐;

3、芦荟、银杏装入瓶中,倒入一小杯蜂蜜,瓶口密封保存即成。

健康提示:本食疗主治肠套叠等疾病。

(3)菠菜炒肉片

菠菜300克、猪肉(瘦)75克、大葱10克、姜10克、料酒5克、花椒1克、盐4克、味精2克、白砂糖2克、花生油40克。

制作方法:

1.将菠菜洗净沥干水,切成3厘米长的段。猪肉洗净,切成薄片。

2.锅内加油烧热,放入肉片炒散,加葱、姜末、料酒、花椒水、精盐、白糖炒匀。

3.放入菠菜段,用旺火快速煸炒至熟,加味精,出锅装盘即成。

健康提示:此食谱具有止血调理、健脾开胃、清热去火的功效,能有效的治疗肠套叠。

肠套叠的预防

遇有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血便(果酱样血便)及肠型蠕动波,腹部腊肠样肿块等症状体征应尽早到医院诊治,争取早期诊断同时予早期空气或钡灌肠诊断或治疗而免需手术重定;诊断明确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或有血性腹水及腹膜炎、肠绞窄等表现者以病情危重休克者均不宜行灌肠重定治疗,而应剖腹探查治疗。术中应尽量行手法重定而避免肠段切除,需切病变肠段应尽量保留仍有生机的肠管,并注意肠管生机判断,以防术后肠坏死穿孔、肠瘘。

1、应避免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家长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发生。

2、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3、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

4、如果一个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5、临床上三个最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和果酱般血便。

6、当肠道前后相套,造成部分阻塞时,婴儿就开始产生阵发性腹部绞痛,显得躁动不安、双腿屈曲、阵发性啼哭,并常合并呕吐,当阵发性疼痛过后,婴儿显得倦怠、苍白及出冷汗。

2024-12-02 10:16:38

Related Articles

婴儿肠套叠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 理论上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小肠末端和大肠起始部,也就是说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肠管套叠1-2天,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并随着肠蠕动肠管越套越紧,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穿孔,危及宝宝的生命. 肠套叠的症状 1.果酱样大便: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

宝宝肠套叠的症状有哪些

肠套叠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发现宝宝有肠套叠应及时的送往医院处理,那么宝宝肠套叠的症状有哪些呢 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遂将痉挛的肠段推人远端肠腔内.发生肠套叠的常见原因如下: 1.解剖特点: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 2.肠蠕动紊乱:当小儿发生腹泻.发热或饮食改变时,均能引起肠蠕动不协调,导致肠套叠. 3.病毒感染:有些学者认为小儿肠套叠的发生与

如何预防婴儿肠套叠

预防婴儿肠套叠主要在于合理喂养宝宝,具体如下: 1.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食品必须等前一种食品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一般需要5-7天的适应期,不能同时添加几种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喂食蛋黄可先试喂1/4个,3-5天适应后增至1/2个,1-2周后增至1个. 3.食物应从稀到稠,如先喂米汤后给米糊.米粥.从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体流食,进而到固体食物,如从稀饭.稠粥到软饭. 4.食物性质从细到粗,先菜汁.细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烂

肠套叠的治疗

肠套叠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种. 手术疗法:对肠套叠比较严重的宝宝,应采取剖腹复位套叠肠管的手术疗法.手术后,家长要定时帮宝宝变换体位,宝宝的饮食要以稀.少.清淡并富于营养为原则,量与质要逐渐增加,才有助于肠功能的恢复. 非手术疗法: 1.空气灌肠复位法.宝宝患病不超过12小时,全身情况良好,可做空气灌肠复位.超过24小时,全身情况明显较差,如腹胀严重者,禁忌做空气灌肠. 2.钡剂灌肠复位法.就是将钡剂灌入直肠内,通过荧光板,观察肠套叠阴影,确诊后,按规定增加压力,使肠套叠复位的治疗方法. 灌

肠套叠的病因

常见的为6-12月幼儿的小儿肠套叠.一般无明显原因,因而称为自发生肠套叠.6-12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 有人认为随着食物的改变肠道内细菌也起变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肿胀而诱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大多发生在末段50cm回肠,该处Peyer斑也最多. 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壁为鞘部,套入部又由最内壁和反折壁组成.套入部的最前端为顶部,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系膜血管为鞘部挤压而使套入肠管充血.水肿以至坏死. 肠套叠发生后,只要肠系膜够长且肠管可活动,套入部的顶部可继续向前推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 理论上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小肠末端和大肠起始部,也就是说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肠管套叠1-2天,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并随着肠蠕动肠管越套越紧,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穿孔,危及宝宝的生命.

宝宝6个月常见疾病之婴儿肠套叠

症状: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治疗:对肠套叠比较严重的宝宝,应采取剖腹复位套叠肠管的手术疗法. 预防: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

肠套叠的症状

1.果酱样大便: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2.腹痛:宝宝虽有腹痛,但不会详尽讲述,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屈腿.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时仍可玩嬉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3.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 4.腹部肿块:由于肠管发生了

婴儿常见疾病

婴儿鹅口疮 鹅口疮是什么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鹅口疳.鹅口白疮等,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样.所以又称为雪口病,常多见于婴幼儿.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表现为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口腔不清洁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亦可发生在体弱的成年中.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宝宝患了鹅口疮通常会感到口腔